日期:2025-07-17 15:45:27
本报记者 田国垒 本报通讯员 黄超168配资官网
“精调时一定要严格按检测数据和标准,逐枕调整。”盛夏深夜,虫鸣声此起彼伏。在京沪高铁574公里400米处,满头大汗的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西工务段滕州东线路工区工长褚高升手持对讲机,向工友们叮嘱作业细节。
褚高升所说的“精调”,是为了保证高铁平顺性、旅客舒适度,对钢轨及其扣件形位所作出的调整。“精”到什么程度?每200米钢轨轨面高低偏差、左右偏移量要控制在0.3毫米以内,这大概相当于一张手机钢化膜的厚度。
在时速350公里的京沪高铁“钢铁动脉”上“绣花”,在褚高升看来,是无比神圣的职责与使命。
“身体很累,但心里很踏实”
2017年,25岁的褚高升结束校园生活,正式成为一名高铁线路工,和很多职场“小白”一样,褚高升在工作初期也有过迷茫。
褚高升所在的工区地处鲁西南山区,沿线路基多、山地多。刚参加工作时,在一次巡查过程中,褚高升追问自己的师傅:“平时我们对高铁周边环境检查都是一周一遍,‘594’这个地方前天刚刚来过,怎么今天又来了?”
“清明节前后,老百姓祭祖的比较多,我们多来几趟,出现了火情就可以第一时间处置,减少对行车的影响。”师傅说。
褚高升说,通过这次看似不经意的交谈,确保高铁安全运营使命的“种子”便在他心里扎下了根。
这个平日里大大咧咧的山东小伙儿,在工作时格外仔细。他每天要上千次重复弯腰、调整、记录、起身、行走这一套动作,对线路的几何尺寸、轨面设计标高等参数进行毫米级调整。
“每次精调大概需要3个多小时,天热时像蒸桑拿一样,干完活之后,黄色的工作服上经常泛着白边,虽然身体很累,但心里很踏实。”褚高升笑着说。
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经过4年的努力,褚高升顺利评上技师。他的努力也得到了同事和单位的认可,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单位先进生产工作者。在2023年,褚高升晋升工区工长,负责京沪高铁556里程到622里程,上下行合计132公里高铁线路的检查运维。
精检细修,纤毫入微守平安
每天穿行在京沪高铁上的动车组列车多达500趟以上,毫米级的轨面起伏足以让乘客杯中茶水泛起涟漪。在这个以毫米为计量单位的战场,褚高升和他的团队形象地把自己比喻成高铁“绣花匠”。
在高铁轨道上“绣花”的活并不好干。进入夏季,光是搬运重达百斤的设备和数以千计的工具材料就足以让他们汗流浃背,但是在迈进钢轨的一瞬间,褚高升和工友们的心马上就会平静下来,因为他们明白,这项工作不单单要付出体力,更重要的是眼力、脑力和有限时间内的团队协作能力。
2024年,滕州地区暴雨及极端天气频发。每当风雨天气来袭,褚高升就会像搭箭的弓弦,立刻紧张起来。“2时18分,京沪高铁598公里监测点日雨量50毫米出巡报警”“2时45分,京沪高铁602公里监测点小时雨量40毫米,限速120公里每小时报警”这样的暴雨出巡信息铃声常常在深夜两三点钟响起。作为工区工长,褚高升要马上通知检查小组成员迅速集结,赶往雨量密集地点,对高铁监测点开展地毯式的巡查。
一次,滕州突降暴雨,一处高铁桥洞下积满了水。褚高升跳下汽车,迅速做出安排:“浩珲、银胜,我们都是党员,拿好安全绳和铲子,和我一起去看看,其他人待在车上等候命令。”
褚高升拿着铲子走在最前面,他一边用铲子插入水中测试水的深度,一边不时地回看两名工友的情况。当水位已经没过他们的裤腰带时,褚高升凭着扎实的业务功底和对设备的熟悉程度,很快找到水沟淤堵的位置,一个又一个猛子扎下去,用双手一点一点将钢筋篦子中堵塞的杂物抠了出来。
“如果这道防线没有守好,就会导致高铁降速,进而影响后面所有高铁列车的运行。”褚高升说。
用工匠精神在钢轨上“绣”出新答卷
“褚工长,我们宿舍空调不制冷呢,帮忙找人看看吧”“褚工长,昨天下大雨,屋顶有点渗水”“我喜欢吃面食,食堂能不能做点面条”……
褚高升所在的工区是综合维修工区,与很多工长不同,褚高升除了要负责本单位19名职工之外,还得兼顾电务、供电、房建等专业150多名职工生活起居。食堂、卫生、房屋维修、绿化等问题是他牵头协调解决,这些后勤管理工作基本占据了他白天的时间。
对于这些看起来有点琐碎的工作,褚高升丝毫没有怨言:“大家吃得好,住得舒服,工作才有干劲。”
今年4月,褚高升参加了全国“青马工程”国企班,在与来自全国各行业的产业工人代表交流,尤其是听到大国工匠高凤林讲述如何用0.01毫米的精度打磨火箭零件时,褚高升深刻体会到了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不仅是技术上的精益求精,更是对职业信仰的执着坚守。每个行业的‘毫米级标准’,是中国制造的基石。高铁是流动的中国名片,我们就是这张名片的‘绣花工’,大家要用工匠精神的‘针线’,在钢轨上‘绣’出新答卷。”褚高升回到工区后168配资官网,将学习的心得与工友们及时做了分享。
升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